▲ 上海臨港投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陸穎青(前排左一),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代小紅(前排右一),數字重慶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嚴志強(后排左四),特斯聯創始人兼CEO艾渝(后排右三),特斯聯上海區域負責人朱華成(后排左三)就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物聯網、5G等創新技術之于城市發展及產業升級的作用及影響進行了深入討論

圍繞時代新機遇的跨區域經驗碰撞

在今年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構建數字中國提供有力支撐。”作為重慶、上海兩地主導、實踐數字化產業的先鋒,此次會面正是兩地圍繞數字時代新機遇進行的跨區域經驗碰撞的成功實踐。

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自2019年成立以來,臨港新片區一直在進行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開放,提高經濟質量。臨港新片區憑借前沿產業集聚、政策制度創新和應用場景開放等優勢,已集聚一批自動駕駛、智能終端、AI芯片、數據服務等人工智能企業。

▲ 上海臨港投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陸穎青(左二),上海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發改處處長吳群峰(右五),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代小紅(右一),數字重慶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嚴志強(右四),特斯聯創始人兼CEO艾渝(右三)在臨港調研現場

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負責全市人工智能、大數據、信息化地方性法規的制定和實施,統籌推進全市智慧城市建設及全市信息化應用工作,負責組織協調、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的信息化應用等。同時,也在推進重慶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建設,打造智慧城市的基礎平臺,加快構建“智慧名城”。

借由此次調研,滬渝兩地經驗的協同交流亦將進一步幫助智慧產業在兩地的發展厘清方向,促進傳統產業的智慧化轉型,加速高新產業的高質量落地。

科技“信使”,傳遞科技的血脈與溫度

而與上海、重慶兩地淵源頗深的特斯聯,則成為此次跨區域交流的“信使”。在2022年重慶智博會期間,特斯聯攜手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亮相西部(重慶)科學城館,將特斯聯智能終端全系列產品帶到現場,為觀眾提供新奇有趣的AI交互體驗;而在上海臨港“百姓看AI”的活動中,特斯聯同樣將智能終端的全新體驗帶到現場,讓百姓體驗到科學技術普惠化所帶來的感官體驗。

▲ 特斯聯攜手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亮相西部(重慶)科學城館

▲ 特斯聯智能終端機器人現身上海臨港“百姓看AI”活動

特斯聯早在兩年前即在重慶高新區落地了其國內首座AI CITY,助力重慶高新區打造科技新城,實現精細化治理及節能減碳的目標;隨后,特斯聯與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達成戰略合作,在重慶建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

在調研、交流中,特斯聯亦向臨港分享了其AI CITY及超算中心建設的案例。臨港期待特斯聯將與重慶的合作經驗帶到臨港,和數字重慶一道,依托其技術優勢和產品矩陣,結合臨港產業發展需求,落地如城市管廊等城市數智化項目,打造低碳城市典范,共謀城市數字化的全新發展路徑。

調研團隨后前往洋山深水港進行了訪問。洋山深水港是全球最大的智能集裝箱碼頭。伴隨著經濟全球化,世界航運市場正在迅速走向一體化、網絡化,世界范圍內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競爭的焦點亦愈發明顯,即在全球市場上爭奪航運中心地位,搶占航運制高點。洋山深水港即承載著這樣的使命。據介紹,洋山深水港裝卸運輸均采用中國自主研發的智能系統,人工成本下降70%的同時,效率提高了30%,洋山港也因此不斷刷新裝卸紀錄。四期工程完成后,洋山港年吞吐量突破400萬標準箱,是目前全球港口年吞吐量的1/10。

▲ 全球最大的智能集裝箱碼頭“洋山深水港”

調研的最后,特斯聯與重慶大數據局、上海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深入交流了城市智慧化轉型所面臨的挑戰及發展趨勢。特斯聯創始人兼CEO艾渝認為臨港新片區與洋山深水港均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及傳統工業智慧化轉型的代表案例:“上海與重慶分別是長三角與中西部智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特斯聯期待與滬渝兩地進一步展開廣泛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城市的智慧化轉型,也為兩地智慧產業聚集生態力量,構建完善的高新產業,在全國范圍內形成規模效應。”

特斯聯受邀出席服貿會,為石景山城市智能化發展獻言獻策

上一篇

特斯聯機器人現身服貿會“C位”,以AI核心技術助推服務業轉型“加速跑”

下一篇
51精品国产午夜福